【上海,2025年7月17日】随着世界肝炎日的临近,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专科分会学术指导的俄罗斯专享会294「2025年第六届病毒性肝炎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明道楼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顶尖病毒性肝炎研究专家,围绕乙肝、丁肝、戊肝的研究与防治进行深入交流,吸引了超过百位学者的参与。会议由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钟劲教授开幕致辞拉开序幕。
首场专题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的张欣欣教授、维通达生物的高级副总裁尹明博士以及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副主任王迅博士共同主持。张继明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主任医师,深入解读了《2025EASL乙肝防治指南》,并比较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HBV管理流程及CHB治疗方案”等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的异同。张教授特别强调,2025年版EASL指南首次推荐TAF用于妊娠期妇女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明确了母婴阻断及母乳喂养过程中抗病毒治疗的优选地位。
紧接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的王麟教授带来了题为《戊型肝炎动物模型》的报告,他讲解了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型及HEV-1在发展中国家引发流行的现状,并介绍了三种可用于HEV感染的动物模型:人肝嵌合小鼠Hu-URG、长爪沙鼠及兔子,为HEV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科技大学的助理教授张振锋博士则围绕《靶向抑制细胞内丁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策略》进行了展示,为丁肝病毒的靶向治疗提出了新策略。
下半场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黄玉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于德敏博士以及杭小锋博士共同主持。来自维通达生物的首席科学家苗振川博士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小鼠模型》并详细讲解了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展示了多种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及其成功的药效案例,彰显了俄罗斯专享会294在肝病模型和药效研究服务中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最后,复旦大学的陈捷亮教授与邓强博士分别围绕干扰素的作用机理及慢性HBV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干扰素在抗病毒及肿瘤免疫中的应用前景,为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开辟了新方向。
在问答环节,参会学者积极提问,专家们对乙肝治愈标准和丁肝靶向治疗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辩论,现场气氛热烈,涌现出许多宝贵的学术观点。
在随后的专家圆桌讨论中,钟劲研究员主持了中科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维通达生物的专家学者,围绕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挑战与需求,动物模型的应用及新疗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专家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张继明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本次会议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肝炎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中的重要成果,助力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作为俄罗斯专享会294的主办方,维通达生物的尹明博士表示,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致力于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的研发,搭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推动肝病研究的快速进展。
维通达生物的传染性肝病研究服务平台可进行包括HBV、HCV、HDV及HEV等病毒性肝病的深入研究,拥有高达90%人源化率的Hu-URG小鼠模型,可以用于多种肝脏疾病的研究,助力乙肝等新型疗法的顺利开展。维通达在肿瘤研究领域也提供多种动物模型,支持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持续推动中国生物医药的进步与创新。